朱清時表示,要做到教育公平老師資源一定要合理分配,讓教師成為國家公務員,實現工資不低于普通行政管理干部。“這是我思考了很多年的問題了,我以前也在青海工作過15年,他們不愿到西部貧困地方去獻身,現在必須有個國家機制,讓所有優秀的教師,都有義務到中西部地區,農村貧困地方去工作,必須把中小學教師逐步變成國家公務員,像我讀書的時候,中小學教師都是國家干部,他們得到國家的工資,而且工資不低于普通行政管理干部。”
朱清時還建議城鄉教師進行輪換。“還有中小學老師還要升級,就像我們升教授一樣,一級級升上去。他得到這些,就必須要付出,做義務,就是他在城市工作了五年,一定要到農村邊遠地區去工作五年。他的家還可以安置在任何地方。這樣做的話,就使得優秀教師覺得還有責任,必須服務的義務,就是要到農村去工作,五年一輪換,五年一輪換,做到這樣,我們國家的教育資源就可以平衡。”
朱清時認為,農村教師待遇低,養老金、住房得不到保障,很難留住人才。“農村很多教師還有更多的東西沒有得到,比如他的養老金現在沒有保證,特別是一些代課老師。還有退休養老金這些沒有保證。另外就是買房,他的房子從哪兒來,我們的房子都是各個地方的福利房,政府學?;I來建的,分配給老師,農村就沒有這個能力。所以他們在農村工作一輩子以后,房子也沒有,退休養老金也沒有保證,生活就是幾百塊錢一個月,積蓄也很困難。這種狀況就使他們不得不在年輕時候,尤其條件好的老師,都要想辦法跳出去,到城市去,到條件好的地方去,這種合理狀況不改變的話,要把好的老師留在農村是不可能的。所以我剛才說的,農村教師一定要享受公務員待遇,要跟城市一樣,大家都有義務到農村去。”